close
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:udn元氣網
長庚最新研究:近8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
聯合報 記者羅真╱即時報導 2017-10-19
台灣肝癌的年發生率全球第一,103年就新增超過1萬1000名病人,林口長庚醫院、新加坡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研究,進一步發現,98個台灣肝癌病人中,有76人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,比率高達78%,顯示馬兜鈴酸可能與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。
林口長庚醫院、新加坡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研究發現,馬兜鈴酸可能與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。記者羅真/攝影
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馮思中指出,馬兜鈴酸代謝物會結合基因上具嘌吟核的碳基化合物,形成DNA複合物,一旦結合可能永久存在,研究發現98個台大醫院與長庚醫院的肝癌病人中,高達76人帶有這種基因突變指紋。
研究團隊接著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,分析全球近1400名患者,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也廣泛的出現在中國(47%)、南韓(13%)與東南亞國家(56%),但少見於日本(2.7%)、歐洲(1.7%)或北美(4.8%),研究結果已發表於昨日出刊的國際期刊「科學轉譯醫學(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)」。
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指出,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,具消炎、消腫與止痛療效,曾被廣泛地作為草藥,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有很強的腎毒性與致癌性,從台灣的上泌尿道癌、膀胱癌及腎細胞癌可找到馬兜鈴酸與基因的複合體,這些癌症病人也含很高的馬兜鈴酸基因突變指紋。
2012至2013年間,林口長庚的研究以小鼠證實,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造成基因突變的物質中最強者,致癌性高於尼古丁與紫外線等,致癌風險是抽菸的5倍。
攝取多少劑量會對人體有影響,謝森永表示,目前尚無法回答,不過在動物實驗可見,劑量越高、作用越大,老鼠服用高劑量藥品幾次後,就出現急性腎衰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:自由時報
不只有腎毒性 長庚研究:台人8成肝癌是馬兜鈴酸造成
記者吳亮儀/台北報導 2017-10-19
肝癌是台灣非常常見的癌症,長庚醫院和新加坡大學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,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98名肝癌病人,發現其中76名患者的肝癌帶有「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」,比率高達78%,顯示台灣大多數的肝癌發生可能和食入「馬兜鈴酸」有關。
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說,研究團隊發現,馬兜鈴酸可能和台灣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。(記者吳亮儀攝)
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,有含馬兜鈴酸,曾被廣泛地作為中草藥,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有很強的腎毒性及致癌性,並與泌尿道及膀胱癌的發生有密切關聯,衛生署早已禁止相關中草藥販售、使用。
長庚研究團隊除了利用基因定序外,再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,分析了全球近1400個肝癌,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,也廣泛的出現在中國(47%)、韓國(13%)及東南亞國家(56%)。
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與國立新加坡大學的合作團隊,更進一步以小老鼠證實,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的基因突變物質中最強的,並高於尼古丁及紫外線等。
在台灣及歐美各國,含高量馬兜鈴酸的植物,如青木香、廣防己、關本通、馬兜鈴及天仙籐,已被禁用。
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說,目前台灣合格中醫和中藥行,已不會再有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,但像中國沒有禁止,許多民眾若到中國恐仍買得到,呼籲民眾到中國等地不要亂買藥材。
謝森用說,這些個案是從1998到2013年間,年齡約50歲到80歲的患者,他認為,這些患者應是在古早時有食用過馬兜鈴酸。
謝森永提醒,研究結果顯示,台灣高達近8成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患,可能使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,疑和肝癌的發生有關。
謝森永說,藉此研究結果提醒肝病患者小心用藥,對於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患,建議應定期就醫,並遵從醫師處方,且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治,千萬不可誤信偏方。
長庚最新研究:近8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
聯合報 記者羅真╱即時報導 2017-10-19
台灣肝癌的年發生率全球第一,103年就新增超過1萬1000名病人,林口長庚醫院、新加坡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研究,進一步發現,98個台灣肝癌病人中,有76人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,比率高達78%,顯示馬兜鈴酸可能與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。
林口長庚醫院、新加坡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研究發現,馬兜鈴酸可能與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。記者羅真/攝影
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馮思中指出,馬兜鈴酸代謝物會結合基因上具嘌吟核的碳基化合物,形成DNA複合物,一旦結合可能永久存在,研究發現98個台大醫院與長庚醫院的肝癌病人中,高達76人帶有這種基因突變指紋。
研究團隊接著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,分析全球近1400名患者,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也廣泛的出現在中國(47%)、南韓(13%)與東南亞國家(56%),但少見於日本(2.7%)、歐洲(1.7%)或北美(4.8%),研究結果已發表於昨日出刊的國際期刊「科學轉譯醫學(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)」。
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指出,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,具消炎、消腫與止痛療效,曾被廣泛地作為草藥,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有很強的腎毒性與致癌性,從台灣的上泌尿道癌、膀胱癌及腎細胞癌可找到馬兜鈴酸與基因的複合體,這些癌症病人也含很高的馬兜鈴酸基因突變指紋。
2012至2013年間,林口長庚的研究以小鼠證實,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造成基因突變的物質中最強者,致癌性高於尼古丁與紫外線等,致癌風險是抽菸的5倍。
攝取多少劑量會對人體有影響,謝森永表示,目前尚無法回答,不過在動物實驗可見,劑量越高、作用越大,老鼠服用高劑量藥品幾次後,就出現急性腎衰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:自由時報
不只有腎毒性 長庚研究:台人8成肝癌是馬兜鈴酸造成
記者吳亮儀/台北報導 2017-10-19
肝癌是台灣非常常見的癌症,長庚醫院和新加坡大學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,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98名肝癌病人,發現其中76名患者的肝癌帶有「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」,比率高達78%,顯示台灣大多數的肝癌發生可能和食入「馬兜鈴酸」有關。
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說,研究團隊發現,馬兜鈴酸可能和台灣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。(記者吳亮儀攝)
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,有含馬兜鈴酸,曾被廣泛地作為中草藥,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有很強的腎毒性及致癌性,並與泌尿道及膀胱癌的發生有密切關聯,衛生署早已禁止相關中草藥販售、使用。
長庚研究團隊除了利用基因定序外,再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,分析了全球近1400個肝癌,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,也廣泛的出現在中國(47%)、韓國(13%)及東南亞國家(56%)。
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與國立新加坡大學的合作團隊,更進一步以小老鼠證實,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的基因突變物質中最強的,並高於尼古丁及紫外線等。
在台灣及歐美各國,含高量馬兜鈴酸的植物,如青木香、廣防己、關本通、馬兜鈴及天仙籐,已被禁用。
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說,目前台灣合格中醫和中藥行,已不會再有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,但像中國沒有禁止,許多民眾若到中國恐仍買得到,呼籲民眾到中國等地不要亂買藥材。
謝森用說,這些個案是從1998到2013年間,年齡約50歲到80歲的患者,他認為,這些患者應是在古早時有食用過馬兜鈴酸。
謝森永提醒,研究結果顯示,台灣高達近8成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患,可能使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,疑和肝癌的發生有關。
謝森永說,藉此研究結果提醒肝病患者小心用藥,對於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患,建議應定期就醫,並遵從醫師處方,且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治,千萬不可誤信偏方。